欧盟委员会(欧委会)13日推迟发布是否决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提案,称正就此事进行全面评估,将在今年下半年给出正式意见供成员国讨论通过。分析人士称,就业冲击、与美国自贸协定谈判、涉及暂时性措施等三因素导致欧盟有此番举动。
据
42crmo钢管检测员检测,
欧委会的提案本来预计在本周提出,但由于涉及多个产业和广大就业,欧洲方面需要在提案形成前进行广泛讨论和全面评估。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关乎欧盟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前景,欧委会需从各个重要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对欧洲就业市场的影响,欧委会及其下属机构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收集相关数据,正式意见将于今年下半年提出。
欧委会当天的讨论只限于该问题的程序、步骤等方面。按照欧盟规定流程,欧委会拿出具体提案后交付欧盟理事会审议通过,如果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提案最后将交付欧洲议会和各国议会完成相关法律条文的修改,在今年年底之前走完所有程序。
美国也十分关注贸易层面欧盟与中国的发展,并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交换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影响。蒂默曼斯也特别提到,欧盟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已进入第三年。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倾销幅度的确定可以不以中国商品的实际成本数据为依据,而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即“替代国”做法。按第15条的规定,该条款在反倾销方面的适用期是15年,即2016年12月11日应自动失效。
钢铁业尤为反对放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曾提出一系列对华申诉的欧洲钢铁行业协会Eurofer称,中国钢铁的过剩产能约为4亿吨,是欧盟整个钢铁产量1.7亿吨的两倍还多。该协会称,过去18个月来中国进口到欧盟的钢铁翻了一倍,价格下降了40%。
该问题最初的根源还在于中美两国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的双边谈判。如果说美国当时在该问题上的考量是出于“预警”目的的话,那么现在,在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考虑的可能主要是防范和遏制。如同在TPP和TISA谈判以及亚投行设立过程的立场一样,美国不会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上轻易让步。虽然美国曾多次作出承诺,但其根本立场难有迅速转变。